QX∕T 412-2017 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导则 霾(气象)

ID

BB6926A642794EB5AE9CF09692BAE200

文件大小(MB)

1.02

页数:

28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8-27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07. 060,A 47,中 华人民共和 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412—2017,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导则 霾,Technical directives for haze monitoring by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2017-12-29 发布2018-05-01 施,中国气象局 发布,QX/T 412-2017,目 次,前言.皿, 范围 . 1,2 术语和定义 .1,3 数据 . 1,4 监测内容 2,5 监测方法 .. 2,6监测服务产品制作.7,附录A(规范性附录)气溶胶参数计算公式 8,附录B(资料性附录)霾监测选用的卫星产品参数.. 9,附录C(规范性附录)利用卫星AOD产品反演能见度和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方法. 12,附录D(规范性附录)霾的卫星监测标识码. 17,附录E(规范性附录)像元面积计算公式 19,附录F(资料性附录)卫星遥感霾监测产品处理流程. 20,参考文献.. 21,I,QX/T 412-2017,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气象遥感应用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47/,SC2)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晓静、张兴赢、高玲、刘旭艳、闫欢欢、王维和、郑伟、张艳、张倩倩、王舒鹏、曹,冬杰、陈洁、孙凌,皿,QX/T 412-2017,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导则霾,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霾所采用的卫星数据、监测内容、监测方法以及监测服务产品,制作的流程,本标准适用于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霾的业务、服务和科学研究等,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 1,吸收性气溶胶指数 absorbing aerosol index;AAI,在紫外波段,选择两个波长处辐亮度观测计算的表征气溶胶吸收和散射特性差异,及其含量变化的,参数,依据附录A式(A.1)计算,2. 2,昂斯特伦指数 Angstrom exponent; AE,在紫外、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选择两个波长气溶胶光学厚度测值计算的体现气溶胶粒子尺度特征,的参数,依据附录A式(A. 2)计算,2. 3,气溶胶层高度 aerosol layer height; ALH,以近地面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为基准值,当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随高度减小到近地面基准值的,厂工时的高度,3数据,3. 1数据源,3. 1. 1数据源概述,本标准基于卫星产品完成霾的监测信息提取,在卫星参数反演计算和检验过程中引入地基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式产品辅助完成。数据源的获取能力及质量决定监测信息提取能力,3. 1.2卫星数据,常见卫星数据产品参见附录B表B. 1和表B. 2。霾监测所需的主要卫星数据包括:,a) 卫星观测L1B级产品中光谱通道反射率和辐亮度;,b) L2或L3级产品中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吸收性气溶胶指数(AAI)、气溶胶粒子尺度指,数(AE)、火点,辅助分析用卫星数据有:,a) L2级产品中的植被指数(NDVI);,b) L3级产品中的土地覆盖类型数据,1,QX/T 412-2017,气象卫星数据分级和分类标准分别参见QX/T 158-2012和QX/T 327—2016,3.1.3辅助数据,辅助地基观测数据包括:,a)相对湿度;,b)能见度(或者近地面气溶胶消光系数,或者激光雷达观测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廓线);,c)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d)气温、风向、风速等可选择参数;,e)数值模式产品和再分析数据获取气象参数场,可取WRF模式产品等,3.2 数据要求,霾监测选用的卫星数据和其他辅助数据应用需满足:,a)卫星L1级产品数据应使用经过定位、定标预处理后的数据;,b)源于卫星反射波段观测的各级别产品不宜使用日出后和日落前2h的数据;,c)霾监测选用的卫星产品空间分辨率不宜大于50 km;,d)各类数据观测时间与霾监测时间的时间差以及各类数据之间观测时间差均不宜大于5 h,3.3 数据预处理,霾监测所用卫星数据应首先完成以下数据格式转换、图像生成和参数计算预处理步骤:,a)针对设定的监测区范围,以等经纬度投影方式完成各类卫星数据的定标计算、空间合成及格点,数据存储;,b)利用卫星L1B级产品,采用可见光红、绿、蓝三通道表观反射率制作自然色合成图像,以Geo -,Tiff格式存储;,c)依据附录C方法釆用卫星气溶胶产品AOD数据反演近地面能见度格点数据和近地面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格点数据,规范存储数据文件,4监测内容,霾监测内容包括:霾区分布、霾强度、霾中气溶胶类型、霾区覆盖面积,5监测方法,5. 1霾区分布,5. 1. 1概述,自然色合成图像上人工识别为霾的区域,同时利用色调容差判识方法或反射率阈值判识方法计算,机计算识别霾像元,当人工识别与计算机交互识别均判识为霾的像元标记为霾像元,形成霾区分布标识,码数据文件,5. 1.2 人工图像识别方法,在自然色合成图像上,没有云、雾遮挡条件下,均匀分布的色调为灰色或灰白色、造成地表特征模糊,或不可见的区域人工识别为霾区,2,QX/T 412-2017,5. 1.3 人机交互判识方法,5. 1.3. 1色调容差判识方法,针对自然色合成图像上人工识别为霾的区域,采用色调容差判识方法人机交互识别并标记霾像元,有霾像元标记为“7”,无霾像元或云等霾不可辨像元标记为“0”,见表1,表1霾区分布人机交互判识方法和对应卫星监测标识码,基于自然色合成图像的人机交互判识霾的卫星监测标识码,色调……

……